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各科病症 > 疾病 > 中医耳鼻喉科
编号:10163018
外耳道异物
http://www.100md.com 大众医药网
     【概述】

    异物入耳,是指外来物体误入耳道而言。历代文献根据进入的物体不同而有不同的称法,如诸物入耳、百虫入耳、飞峨入耳、蚰蜒入耳等。

    【病因】

    常见的异物有:

    (1)动物类异物如蚊、蝇、蚂蚁、水蛭等,偶而飞入或爬入耳道,引起症状。

    (2)植物类异物如豆类、果核、稻谷等和非生物类异物如砂石、碎玻璃、断棉签等,多因儿童无知,当嬉戏时将异物塞入耳内或因其他事故,以致异物进入。

    若为吸水性异物(豆类、纸团等),因吸水而体积膨胀,或异物损伤耳道肌肤,邪毒乘虚外侵,可致皮肤红肿、焮痛、糜烂。

    【临床表现】

    根据异物形态、性质、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症状,体小无膨胀无刺激性的异物,进入耳中,可无明显症状;形体较大异物阻塞于耳道内,可引起耳鸣,听力障碍和反射性咳嗽等;吸水性异物,遇水则膨胀,刺激和压迫耳道,常可引起耳道红肿、糜烂;动物性异物,由于在耳内爬行、骚动,使患者躁扰不安,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耳鸣,甚至出血或损伤耳膜,引起耳膜穿孔;异物嵌顿于耳道峡部,疼痛较剧;接近耳膜之异物,可压迫耳膜,发生耳鸣、眩晕。

    【诊断说明】

    根据病史及局部检查,发现耳道的异物,可以明确诊断。注意与耵聍相鉴别。

    【治疗说明】

    通过各种方法,将异物取出为原则。

    (1)外治:植物性及非生物性异物,用耳钩或耳镊取出,耳钩应顺耳道与异物的空隙或耳道前下方进入,将异物钩出,操作时必须轻悄试探,以免损伤耳道或耳膜;圆球形异物如玻璃球、小珠子等,可用刮匙钩出,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,以防异物滑入耳道深部,损伤耳膜;质轻而细小异物,可用凡士林或胶粘物质涂于棉签头,将其粘出;细小能移动的异物,可用冲洗法将其冲出。冲洗时不要正对异物冲洗,以免将异物引向深入,遇水膨胀或易起化学变化的异物,以及耳膜有穿孔者,禁用冲洗法。动物类异物,用植物油、酒、姜汁或乙醚、地卡因滴入耳内,待虫死后,再用镊子取出,或用冲洗法。对已泡胀之异物,可搅成小块,分块取出,或先用95%酒精滴入,使其脱水缩小,再行取出。对于躁动不安,不合作之儿童,可考虑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。

    (2)内治:在取出异物过程,或吸水性异物因膨胀而损伤耳道肌肤致红肿、焮痛、糜烂等症,可内服五味消毒饮。以清热解毒消肿,待局部红肿消退后,再取出异物。

    【保健说明】

    发现有异物入耳者,应速到医院治疗,不要自行盲目挖取,以免将异物推向深部或造成损伤。异物取出之后,耳道要保持干燥与干净。要戒除挖耳习惯,教育儿童不能将细小物体放入耳中。野外露宿者,应加强防护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耳鼻喉科 >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 > 耳鼻咽喉异物 > 外耳道异物